蛔虫 第6页
-
熟花生油治蛔虫性肠梗阻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分散、与肠管纵轴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以及各种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时,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引起肠腔堵塞。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蛔虫 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 本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
-
如何治疗蛔虫病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早期驱虫可防止复发与并发症。蛔虫有厌酸习性,可选用食醋一次2~4两,每日三次,以达到安虫目的。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肝胆感染手术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蛔虫性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应及早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
-
中医急性胆囊炎案 肠梗阻术后再梗阻案 胆道蛔虫症案
全国名中医周天寒是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融中西医理于一炉,善于因病施治,选药组方,独出新意,尤能化裁古方,折衷至当,因而屡起沉疴,深受患者及同道好评。组方以药味精简,组方缜密,法度严谨,方证浑然一体,疗效可靠为特点。笔者有幸跟随周天寒学习,现整理其治疗急腹症临床医案三则,以飨同道。 医案一:急性胆囊炎案 蔡某某,女,42岁,1975年4月16日初诊。素有上腹部疼痛史,多在夜间发作,劳累或吃油腻食物诱发。曾多次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
-
胆道蛔虫病(秘方数:6)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农村较常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或绞痛。病人常抱腹屈膝,伏卧床上,或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呻吟不止。有些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有时向肩背或腰部放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间歇期也不规则。有时一日可发作数次,也可间歇数日后又复发。绞痛发作是因蛔虫虫体刺激胆道口括约肌所致。当虫体活动暂时静止,或胆道口括约肌疲劳时,疼痛可一时缓解。如虫体全部进入胆道或深入肝内胆管时,绞痛可以减轻,或仅有轻微持续性胀痛,也可完全不痛。...
-
蛔虫症(秘方数:2)
蛔虫症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为小儿时期最多见的肠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常因蛔虫或毒素的刺激而有消化遗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异嗜癖等,以阵发性脐周腹痛最为常见。少数病儿兼有食欲减退或易饥,头痛,磨牙,面部见白色斑块。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肠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出现的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发作时小儿弯腰捧腹,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吐出胆汁和蛔虫。少数继发胆道感染者,可有寒颤、发热,偶见黄疸。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吞食感染性虫卵,...
-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疗方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驱虫方法不当或用药不当:增加了蛔虫的兴奋性,导致蛔虫浯动扭结成团。 寄生宿主的环境改变:发热、呕吐、腹泻、饮食不洁、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肠功能紊乱诱发蛔虫兴奋性增强,此外虫头部的唇齿可直接损伤肠黏膜,肠管可产生反射性痉挛,增加梗阻。 处方与用法:槟榔25克,乌梅、使君子、枳实、厚朴各15 克,大黄10克,菜油 50毫升。菜油先服,余药水煎,取药液分2 次温服,每3小时吸1 次,日服1-2剂。 功效:行滞通腑,驱蛔止痛.主治蛔虫性肠梗塞,脐周作痛,时有包块隆起,按之腹部柔软。触及团状包块,压痛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