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汤 第4页
-
大柴胡汤治疗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踡,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厥阴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柴胡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大柴胡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踡,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
-
中气虚弱 黄芪建中汤一方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故虚劳又称虚损。虚劳之证,初则以虚为主,久之则为劳也,其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总称。虚劳之治,历代先贤或从气血,或从阴阳,或从五脏,治各不同,又创有补中、固本、益气、养血类诸方药,皆为良法。 陈宝贵教授治疗虚劳之证,认为虚劳初得或虚劳轻证,寻常药物可治,对于虚劳重症,证属气血阴阳大亏,精血内夺者,此非寻常参术、归芎之味所能胜任,必于辨证组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补精血。如证属血虚之亏者,方中常加阿胶、河车等;如证属肾阳虚弱者,方中常加鹿角片、鹿茸片...
-
直肠脱垂怎么治疗 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
李某,女,42岁。2008年3月5日初诊。自述近3年因劳累过甚,逐渐出现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最近2个月来发生肛门滞紧、疼痛,每次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收,必须用手慢慢托回,且黏液较多,有时带血,肛门周围皮肤搔痒较甚。到当地某医院外科及痔科检查,均诊断为直肠脱垂(脱肛),给服维生素及多潘立酮片等西药治疗1月余,无明显疗效。刻诊:面色萎黄,神情痛苦,诉肛门滞紧疼痛较甚,肛门周围皮肤发痒,不能端坐于凳上。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食欲很差,大便溏泄,不时自汗。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
-
黄芪建中汤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表现为饥则胃脘疼痛,食之则痛减或止,喜按喜暖,畏惧生冷与硬物,勉强食之,其痛必发。上证属中焦虚寒,应温补脾胃,缓急止痛。笔者用黄芪建中汤(饴糖50 克,黄芪30克,桂枝、生姜、大枣各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随证加减治之,其效甚佳。兹将点滴经验,罗列于下,以飨读者。 1.上证胃脘疼痛较轻,痞满较甚,用手按其局部,可闻水声漉漉,苔白而厚,挟有痰饮之证者,宜于上方中加半夏、茯苓、陈皮、干姜各12克洽之,且应连服 3~5剂。 2.上证兼有便溏或腹泻稀便为虚寒偏重,宜于方中加木香...
-
胃脘隐痛6年余 黄芪建中汤
杨某,男,41岁,2013年1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隐痛6年余,加重两周。素有胃痛病史。常口服西沙必利、奥美拉唑、盖胃平等,疗效不佳。患者延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痞满嘈杂,口吐清苦水,纳少便溏,形瘦体倦,舌体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镜示:胆汁返流性胃炎,幽门溃疡。 证属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治宜温中健脾,调其升降。 处方:炙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3克,吴茱萸3克,三七粉分冲3克,炒枳壳10克...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小建中汤
方源: 《伤寒论》。 处方: 饴糖30克,桂枝、生姜各9克,白芍18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取汁,兑人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3次温服。 功效注治: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症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论: 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
-
《伤寒论》第100条的治法 先与小建中汤后小柴胡汤主之
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的治法:先与小建中汤,后与小柴胡汤主之。这样的治法到底是试探性的治疗还是另有原因?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罗某,女,49岁。自昨日起胃脘疼痛、不拒按,并周身痛,口淡无味,鼻干,不恶心,纳可,口微干欲饮水,颈背部恶风,前几日夜间有烦热盗汗,近来无,白天汗出不多,眠差,昨腹泻1次,无肛门灼热,泻前有腹痛,现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今日尚未大便,手足不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