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徐景藩精研脾胃病证治,现将其总结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归纳如下。
胃病多分气血寒热
胃之所病,气、血、痰、湿、食滞、虫积,寒、热、虚、实,缘由诸种,责其要者,首求气血之变、寒热之偏。
气病:徐景藩认为气滞不畅,可表现为胃脘痞胀,疼痛,不知饥,食入而胀尤甚。气滞甚则窜络,并可撑及两胁,或恙于胸腹。嗳气、矢气可以排其滞气,故得之觉舒。气逆不降,可致呃逆、恶心、呕吐等病症,并常伴气滞之象,表现为食后嗳逆,时可出现食物反流。实证常见明显的气滞、气逆病机;胃虚亦可伴见气滞。胃气既虚,磨化功能不足,气机不畅,气留而不降,可致气滞之证。如兼肝气横逆,乘侮胃土,则可伴见气逆。如脾气亦虚,阳微不升,胃气亦可随脾气而陷。
血病:胃热胃实,气火上亢,可以伤及胃络而致出血;脾胃气虚、气不摄血,亦可出血。出血之疾,其血必虚,根据出血量之多少,而呈现相应的血虚证候。与此同时,离经之血不能尽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瘀。气滞久则血运不畅,可致血络瘀滞。气滞与血瘀常可互相影响,气滞不消,其瘀尤甚;血瘀不去,其气益滞。血虚者其气亦虚,脾胃气虚之人,因气不摄血而出血者,气血俱虚之证尤著。
胃寒:徐景藩认为外感寒邪,经口入胃,或经体表肌肤、经络而伤及于胃;胃气虚,胃阳虚弱者,寒自内生。其寒虽有内外之分,每常相兼,如有内寒者易感外寒,感受外寒者亦易加重内寒。胃中寒凝,胃气易滞,津液凝聚,可化痰生饮,表现为多唾清涎、呕吐、脘痛且胀,胃中有水声,腹鸣漉漉,头眩等症。
胃热:素体胃热,或酒食不节,胃中生热;或肝气久郁,化火犯胃;或胃阴不足,阴虚生热。胃热由于外邪所干者属实,自内而生者有虚有实。胃中热甚则耗伤胃津,热愈盛则津伤愈甚。此外病及于胆,可逆于胃,胆热液泄,可发为口苦、呕苦,甚则黄疸。
脾病病机多见五种
脾病多属里证,其病机性质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然常以虚为本,以寒为多。病理因素有水、湿、痰、饮、气滞、血瘀、食积等。
脾虚证:徐景藩认为,脾之虚,每以气虚为主。气虚不愈,可由气虚而致阳虚。阳虚及阴,而致阴虚。出现脾阴虚衰之时,一般亦兼有脾气虚这一病机特点。提示在临床上对脾阴不足证候,在补养脾阴的同时,必需顾及补益脾气。俾补脾阴而不过滋腻,补气而不过于温燥。脾气健旺,有利于脾阴来复;脾阴滋生,亦有助于脾气传输。
水、湿、痰、饮:徐景藩认为,水、湿、痰、饮皆为水谷不归正化之病理产物,其性质俱属阴邪。但由于形态、病位、程度等差异,故与之相应的症状有所不同。至于气滞,则往往是脾病常见的伴见因素。脾病影响运化功能,运化需借助气机的调畅。脾病则升降失常,气机不畅,不畅即为气滞,由于气滞而致水聚、湿凝、停痰、蓄饮。
气滞证:脾病气滞的特点,以虚实夹杂者占多。往往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中夹实,这即是徐景藩提出的中虚气滞证。这与一般肝病的气滞性质通常以实为主是不同的。气滞久则尚可见血瘀。
血瘀证:脾病的血瘀,可由于脾气虚、脾血虚、气血不足、血行瘀滞而成,或由脾不统血,血溢脉外,留而成瘀,或因“裹血”过多,裹藏有余,运行不足,积久致瘀,留瘀为害。瘀血不去,有碍新血滋生,血虚不易恢复。瘀滞过多,脾大易脆。如遇屏气用力或跌仆外伤,可致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食积证:食积常为初起或病程中的病理因素。食积有碍脾的运化,反复食积,久则导致脾虚。若脾气已虚,失于健运,则饮食稍有超过脾胃负荷,又易形成食积。这与一般暴饮暴食而致食积者,在程度和性质上有所不同。(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相关文章
- 2024-03-09治疗脚气民间老偏方大全
- 2024-03-09三个民间老偏方治疗女性贫血效果好
- 2024-03-09甲鱼白鸽汤治疗女性偏头痛效果好
- 2024-03-09斑蝥槟榔治疗脚气偏方
- 2024-03-09治疗宝宝消化不良十二个有效偏方
- 2024-03-09两个民间偏方防治胰腺炎效果好
- 2024-03-09食疗偏方中常用的水产类食品
- 2024-03-09四天就能治愈小儿疝气的偏方
- 2024-03-09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牙周炎偏方有奇效
- 2024-03-09民间巧用莴笋治疗老年便秘偏方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