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 第69页
-
手足水疱如何防治
本病多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闷热天气加剧,秋凉后逐渐痊愈。典型皮疹为米粒大小位于表皮深处半球形小水疱,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常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指侧和指间,少见于手背和足底,有时见于末节指背部。皮疹常对称分布,疱内容初期透明,以后渐变混浊,自觉有程度不同的灼热,瘙痒感。水疱一般不会自行破裂,约2-3周多自行吸收消退,形成如领圈状脱屑,也可因搔抓、撕破而致表皮剥脱,严重者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或继发感染致手足患处红肿热痛。多数病例往往每年定期发作,病程由于反复发生,常伴有指甲营养不良,表现为甲板有不规则的横嵴...
-
广西全州手足口病死亡13例
截至4月15日,广西全州县境内已接连出现13例非正常死亡的儿童,643名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成为广西手足口疫情的重灾区。13例非正常死亡的儿童均死于手足口病EV71。 专家介绍,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卜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
-
手足常出汗服药粥可治
有些老人经常手足潮湿多汗,而别 处不易出汗。中医认为这多与脾胃功能 异常有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不 同的药粥方进行食疗。 一、湿热内阻型手足汗多而黏,伴 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身困重、小便短 赤者,多为脾胃湿热内阻。治疗宜清热燥 湿。可用薏苡仁30克,猪苓、茯苓各9 克,白术10克,泽泻5克,先水煎取汁, 然后用药汁与粳米50克熬粥食用,此为 1日量,分2次吃完。连续1周。 二、胃阴虚型手足出汗多,伴有手 心发热、咽燥口干、食欲不振、饥不欲食、 大便不调者,为脾胃阴虚。治宜滋养胃阴。 取沙参、麦冬各10克...
-
预防手足口病 试试食疗方法
手足口病 易在小儿群体中传播 九月开学季一到,手足口病也到了一个高发的季节。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一科,记者见到了许多因为手足口病来就诊的小患者。 在儿科门诊,记者采访了正在出诊的儿一科副主任医师陈宏,陈宏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家长误以为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小儿肺脏娇嫩,不易耐受...
-
健身球手足并用治疗失眠
经常进行手足的健身球锻炼,可以促进手足各经络的气血流通,进而对内在的脏腑如脾胃、大肠、小肠、肝、胆等脏器的功能进行有效地调整,对消化系统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使食欲增加,从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营养,增强体质。此外,手足并用还能提高大脑的协调能力,并且有宁心安神及治疗失眠的作用,老年人不妨一试。 脚掌滚动 将健身球置于脚下,让健身球从脚掌前部滚动到脚跟,再从脚跟滚动到脚掌前部,不断反复地来回滚动。两脚同时进行,每次15分钟。 脚心滚揉 将健身球置于足下,在足心到足掌前1/3...
-
中老年人手足麻木
中老年人手足麻木分多种不同的类型,有双侧发病,也有单侧的,其原因各不相同。 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赵东表示,比较常见的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人上了年纪,多半开始出现脑动脉硬化,这会减缓神经的传导速度,使脑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并出现中枢功能障碍。而短暂的脑缺血,更可引起一侧肢体甚至半身麻木,往往呈一侧性、阵发性特点。一般会持续几小时至数天不等。手足麻木还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最早表现为足部发麻,也有少数病人先出现手麻,严重时出现四肢麻木、灼热感、虫爬感,还有部分病人会有手足或四肢剧烈疼痛...
-
手足冰凉的原因 什么办法可以改善
45岁的李女士平素就比别人怕冷,最近降温,她的手脚愈发冰凉,睡觉时被窝都暖不热。究竟手足冰凉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手脚冰凉的原因 从中医来看,手脚冰凉是一种闭证,所谓“闭”则不通,外感寒邪致肝脉受寒,气血不足,不能营养四肢。或素体阳气不足,不能温阳制约阴寒。从西医来看,原因有五:一是穿得太少;二是神经末梢循环障碍;三是女性激素变化。有些女性手脚冰凉,多是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所致;四是疾病因素,如雷诺病、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
-
手足心热 清骨散
清骨散源自《证治准绳》,方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组成,具有清虚热、退骨蒸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内热、虚劳骨蒸,症见午后或夜间潮热盗汗、骨蒸心烦、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微寒,直入阴分而清热凉血,善退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燥之弊,为君药。知母泻火滋阴以退虚热;胡黄连入血分而清虚热;地骨皮凉血而退有汗之骨蒸。三药俱入阴退虚火,以助银柴胡清骨蒸劳热,共为臣药。秦艽、青蒿皆辛散透热之品,清虚热并透伏热使从外解;鳖甲咸寒,既滋阴潜阳,又引药入阴分,为治虚热之常用药,同为佐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