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汤 第4页
-
痛经(肝寒气滞)方药:吴茱萸汤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痛经。笔者习惯于从肝经入手,治疗此病。今举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一例,具体如下: 患者,女,35岁。初诊时间:2017年2月28日。患者自述经前期及经期剧烈腹痛一年余。痛时有如大锤锤击,痛不欲生。伴头痛,畏寒肢冷,下腹坠胀,倦怠乏力,眼干,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镇痛药稍有缓解,但是病情反复,效果不佳。查见舌胖大、尖红、...
-
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头晕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陈宝贵老师在临证中不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呕吐、胃痛等,还治疗眩晕、寒疝诸症。具体临证需灵活加减。如恶寒甚者加制附子,呕吐甚者加丁香、半夏,腹胀者加白豆蔻,吞酸者加海螵蛸,气虚甚者改党参为人参,血虚者加当归。举案如下: 病案1 张某,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患者诉头痛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头痛加重,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现时值夏季,患者仍头戴厚帽子,患者口淡,食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硬不调。曾多次查CT均无异常表现,西医诊断为神经性...
-
产后头痛 处方用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化裁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擅长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一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刘某,女,37岁,2016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头痛两年余。两年多前,患者在加拿大生小孩后没有像国内产妇一样坐月子,反而是产后食用冰冻之品,此后患者一直出现头痛至今。这次回国慕名前来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处就诊。患者形体中等,面色偏青暗,患...
-
美尼尔氏综合征:单用吴茱萸汤加减
美尼尔氏病以旋转眩晕,波动性耳鸣和耳聋为主要症状。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并有一定的方向性,也有感到物体绕自身旋转或左右晃动,站立不稳而倒向一侧,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但患者神志清醒,体温、血压均无波动性改变,更无头痛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属眩晕证范畴。 治法:停用一切西药,单用吴茱萸汤加减。处方:吴茱萸5克,党参15克,生姜4片,大枣4枚,桂枝6克。若有呕吐加法半夏8克。上方每剂煎2次,日分2次服下。一般只需3剂诸证明显改善,眩晕、呕吐止,恢复正常活动。 注意事项发作时应静卧休息,少盐或无盐饮食。解除思...
-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汤《伤寒论》原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242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药后呕反增剧者,是误把上焦因热致呕,而以本方治之也。 王某,男,72岁。2021年3月18日初诊。诉烧心10余年,重则吐清水。现烧心(胃脘部烧灼感),似有火烤,重时吐清水、夜重,重则不能寐;喜热饮。查体见患者平躺后腹部如舟状,上脘部触摸冰凉。脉沉细。胃镜显示慢性胃炎。 该患者无通过汗...
-
顽固性呃逆 三拗汤,桂枝加桂汤,吴茱萸汤加减
郑某,男,60岁,于2018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嗜酒,既往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异常病史。4天前饮酒减衣着凉后呈现呃逆,24小时不止,伴心慌、乏力、胃痛、胃满。于3天前至某市医院就诊,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心电图示“房颤”;住院予西药治疗,心慌、胃痛缓解,呃逆无显着改善,遂求治于吾师陈五一,陈五一临证推崇审证求因,拿手把握病机。 刻见:体型肥硕、精神焦虑、乏力懒言、四肢欠温、频发呃逆;诉近4天自觉有一气团于脐周跳动,随后上窜并呈现呃逆,至咽喉部...
-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涎沫
患者俞某,女,36岁。2017年因呕吐涎沫就诊于我中心,之前曾就诊当地某医院,西医治疗无效,故求治于中医。刻诊见呕吐涎沫、连续不止、头痛、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自述半年前因感寒后发病。 处方:吴茱萸10g,党参10g,大枣12枚,生姜20g,3剂,水煎服。患者3日后来诊,其母诉,患者第1天,服药1次,呕吐涎沫频率减少;服药第2次,呕吐涎沫停止。 此例病例疗效明显是因为使用了吴茱萸汤原方。《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肝...
-
吴茱萸汤治神经官能症
李某,女,48岁。2003年3月初诊。患者自诉:患病8年,事由婚姻失败,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恶心、吐涎沫、疼痛难忍。近日来病情时有加重,失眠多梦易惊,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情绪暴躁,多疑伤感,甚则厌世,胃纳减少,形体见日消瘦,气短,肢冷,出冷汗。曾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神经官能症。刻诊:舌质淡,苔黄厚腻,脉沉滑。余认为此乃心脾两虚,一则病久体虚,心血暗耗。思虑不遂,必伤脾气,脾虚无以化源,此案气血虚弱无疑。加之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胆郁热,湿热壅滞,聚液成痰,痰热上扰。故立方以归脾汤合温胆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