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866页
-
黄褐斑的各种治疗方法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增生牲皮肤病,它多分布在鼻及鼻两侧,形似蝴蝶,故俗称“蝴蝶斑”。此斑表面光滑无皮屑,既不痒,也不痛,长期存在,多年不褪,但日晒后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或因肝病而引起者,又有“肝斑”之称。或因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再亏,肌肤失去营养,以致湿热熏蒸而患此病;或因肾阴虚,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色,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醋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青橘叶6克,制香附1...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
-
用风药治疗黄褐斑
笔者读焦树德前辈《方剂心得十讲》,在谈到防风通圣散时提到一则医案,一位面生色斑,肤色晦暗,颜面虚浮的护士,经焦老治疗很快就恢复了面色光润,观其处方,用到了麻黄、荆芥、薄荷、白附子、白芷等诸多风药,百思不得其解。后读门纯德前辈的《名方广用》,提到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逍遥散可以治疗久久难愈的色斑,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一个祛风散寒通痹之方怎么可以治疗色斑呢?石恩骏老师有一张祛风益肾美颜汤,治疗黄褐斑,效果很好,方中也大量使用了风药,这与现在的主流思路明显不同,后者更多的是侧重于调内、补虚,用药不离肝、脾、肾,而按这个思...
-
青春痘粉刺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中医称面疮、酒刺。据统计,青春期95%的男性以及85%的女性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 方一 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0克,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连用10天。每剂药可用5天。 方二 鲜马齿苋30克(干品减半),苍术、蜂房、白芷各9克,细辛6克,蛇床子10克,苦参、陈皮各15克,加水煎沸取汁,趁热洗患处,每日3-5次,连洗数日可愈。 方三 丹参、地丁、当归、白芷、半夏各30克,加水煎15-20分钟后取汁备用。使用...
-
清肺消疮散治疗寻常性痤疮
陈某,女,18岁,学生。2009年7月16日初诊。 主诉患面部粉刺已两个月,热痛发痒。患者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物,观其面部呈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顶部有白色粉汁,尤以前额、口唇为著,胸背有散在丘疹。伴有口干而苦,眠差多梦,大便秘结,月经提前,脉象沉细而数,舌质红苔薄黄。诊断为粉刺(寻常性痤疮),证属肺胃湿热,治宜清热活血,解毒消疮。处方: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野菊花、金银花、地肤子各15克,山栀、黄芩、丹皮、当归、浮萍、木贼、蝉蜕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服药期间勿用香皂、化妆品,清水洗面...
-
治疗粉刺如何选用中成药
粉刺,医学上称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酒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损美性皮肤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热及血热郁滞肌肤,或过食膏梁厚味,致使脾胃积热,上蕴肌肤,或肌肤不洁,热毒雍盛所为。当以清热解毒、凉血行滞为治。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一些中成药外治粉刺有明显疗效,今据报道辑介数款,供择用。 六神丸。六神丸10—15粒,绿药膏适量。将六神丸研为细末,与绿药膏混合均匀备用。每晚常规清洗皮肤后,将六神药膏糊涂抹于患处、双手心及双足心涌泉穴处,翌晨...
-
面部痤疮 治疗痤疮的偏方 中医验方
痤疮 【病因与症状】 痤疮俗称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使 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被棒状 杆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破坏毛囊壁、引起炎症。另外,饮食、气候、化 学物质刺激可以诱发本病。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男性多于女性,青春 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其基本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 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 痤疮常自青春期开始发生,好发于面、胸、肩胛间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初起为圆锥形丘疹,与皮肤颜色一样,...
-
治疗冻疮中药13方
【简介】冻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寒冷和潮湿,引起人体局部血管痊孪,麻痹郁血。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又为冻疮发病的诱因。 【治法】 一:取桂枝50g,紫苏50g,加水煎煮,浸泡患处,每天3~4次。 二: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g,加水2000ml,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三:取夹竹桃叶50g,加水500ml,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四:取紫草100g,芦根10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