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中药,不管是水制中的浸、泡、漂、润,火制中的炒、烫、炮、煅,水火共制中的蒸、煮、淬、潬,以及发酵、发芽等,在过程中都有时间上的要求,短的以小时计算,长的则以天数计算。现在咱们都有了时钟手表很方便计时,可过去两千多年的古人在炮制时是如何计时的呢?
从前慢
刘胡轶 - 第二季中国好歌曲十大金曲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医,药,炮制都慢
一生只够学好一门
时辰
▼
古时候的时辰,是以十二地支为序排列,简称为时,因此1时就是一昼夜的1/12,分别叫子时、丑时、寅时……而现在的小时一昼夜是24点,加上“小”字加以区别,所以有“小时,一时之半也”的解释。
古时对炮制的时间要求一般就以时辰计时,比如“附子煮一时辰”、“海藻用乌豆蒸一时”这都表示要处理两个小时。
不过对于加工时间更长的却不说“煮二时”或“煮三时”,用的是“从巳至午”、“从巳至未”。比如“黄精以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表示黄精要蒸七个时辰。这种说法就不仅表述了时间的长短,还说出了时间的始终,颇有深意。
半日
▼
这半日你一看便知是12个小时,6个时辰,不过,这应特指的白天,比如“蓖麻籽盐汤煮半日”,如果是在晚上炮制处理,就一般说一宿或过宿、一夕、一宵、一夜或过夜等词来表达半天的意思,如"以苦酒渍乌梅一宿"、“枸杞子,酒润一夜”。
刻
▼
古人有三大计时工具,分别是“圭表”、“日晷”、“漏刻”。宋代《证类本草》中记载有“海蛤煮五十刻”,这里的刻就用的是漏刻。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最初,古人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这样就能获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古时候一昼夜划分为100刻,煮五十刻就是煮半天的意思。而现在的一刻是15分钟,一天只有96刻,所以古时候的刻只有现在的14.4分钟。
一日
▼
一日就是一昼夜,十二时辰,24小时,古人炮制的书籍中就有写煮一日、煮一昼夜、浸一日一夜等说法,也有偶尔写旦夕、日夕、朝夕的。还有好玩的会写“煮一百刻”、“褚实以酒浸一伏时”。
一日也有单指白天的意思,比如“白颈蚯蚓,以无灰酒浸一日至夜,漉出”。一般而言,一日没有特殊说明和起始时间注释的,就表示一整天。
一炷香
▼
总能在武侠小说里见到“一炷香”的说法,它就是烧尽一根香所需要的时间,古人炮制也会用到这种说法,比如:“舶上硫磺煅一炷香”,可是你要问一炷香具体是多少时间,多少刻?并无详细解释,倒是市面上买来敬神的香点完一炷的时间大概为一个小时。
一炊时和一饭时
▼
大抵从古至今,都有资深吃货,炮制时间也可以用做一顿饭的时间和吃一顿饭的时间来表示,“密佗僧煮炊时”、“踟蹰花煮炊食久”、“大云蒸一饭时”……
可你说这一顿饭是多长时间呢?笔者最快五分钟,慢则一小时,不过考虑到从前时间慢,大约这一个小时许是差不多的。
一七
▼
前面的时间表述方式你还大概知道,这个一七一定懵了吧~其实七是咱们古人很爱用的一个奇数,七律、七情、七夕……这炮制用的“一七”不仅有七天的意思,还可以表示第一个七天或再一个七天,“百药煎过一七后,看药上起霜”,“附子,小便浸二七日”,“铁砂好醋浸一七,捞起晒干”。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