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
-
万应丹治疗伤寒,瘟疫,中暑,疟疾,山岚瘴气,感冒,咳喘痰多,鼻衄,吐血,肠风下血,食积腹痛,霍乱吐泻,胁痛,心气走痛,大便闭涩,五淋痛甚,四肢浮肿,遍身骨节疼痛,腰痛怕冷,手足拘挛,痿弱难伸,年久风气疼,中风口哑不语,半身不遂,盗汗,耳聋眩晕,阴癥热燥,梦与鬼交,梦泄遗精,痰迷心窍。妇人月经不调,血崩,赤白带下,乳痈,胎衣不下,产后血痛。小儿惊风发热,吐乳夜啼,慢脾风,大头瘟,疳积,泄泻,耳内流脓。无名肿毒,痈疽,背疮,流注,结核走窜,杨梅疮,天疱疮,喉癣,喉蛾,目赤涩痛,皮肤痒极,五蛊胀肿。万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万应丹的秘方制作方法,万应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伤寒,瘟疫,中暑,疟疾,山岚瘴气,感冒,咳喘痰多,鼻衄,吐血,肠风下血,食积腹痛,霍乱吐泻,胁痛,心气走痛,大便闭涩,五淋痛甚,四肢浮肿,遍身骨节疼痛,腰痛怕冷,手足拘挛,痿弱难伸,年久风气疼,中风口哑不语,半身不遂,盗汗,耳聋眩晕,阴癥热燥,梦与鬼交,梦泄遗精,痰迷心窍。妇人月经不调,血崩,赤白带下,乳痈,胎衣不下,产后血痛。小儿惊风发热,吐乳夜啼,慢脾风,大头瘟,疳积,泄泻,耳内流脓。无名肿毒,痈疽,背疮,流注,结核走窜,杨梅疮,天疱疮,喉癣...
-
民间治疗天疱疮验方
天疱疮。多见于夏季,发于 周身,状如水泡,大如蚕豆。 1:绿豆粉末、天花粉各30 克,生甘草9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用9 克,加蜂蜜及凉开水调服。 2.马齿苋适量。 用法:加食盐捣烂敷。 3.白毛藤(根叶俱用)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4.橘皮数个(煅灰)。 用法:用香油调匀敷患处。 5.甘菊适量。 用法:烧存性,研末,用菜油 或丝瓜汁调搽患处。 6.黄柏适量。 用法:研末,以桐油调敷 患处。 7.大黄1块。 用法:磨水时时抹患处。 又方(1)大黄30克,五倍子 15克,研细,鸡蛋清调搽患处。 (2)大黄、元...
-
寻常性天疱疮皮肤病 治则处方
寻常性天疱疮属大疱性皮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笔者认为,此病与脾胃功能密切,治疗除用皮质激素外,据症酌加健脾胃除湿热之药,临床观察,较单服激素疗效更好。 如治孔某,男,58岁,2011年8月2日初诊。皮肤在少数红斑基础上,成批地出现1~2厘米大水疱,疱壁薄且松驰,内容物渐混浊,破溃后露出红色湿润糜烂面,伴腥臭味,略痒,口腔及其他黏膜处有损害,已5个月余。在地市级两家医院诊为寻常性天疱疮,以醋酸泼尼松及数种维生素内服,水疱消退,但若2日不服,皮损即现。询其发病前后...
-
老人“天疱疮”中药洗剂治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以老年人为多。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外加应用免疫抑制剂,疗程长,激素副作用大。笔者2001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40例,采用中药湿敷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黄柏、黄芩、苦参、甘草各30克,金银花20克,黄连6克。加水煎,冷却后应用。用无菌棉球蘸中药水先清洗皮损处,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然后用无菌纱布4—6层在中药中浸泡后贴敷于皮损处,保持敷料湿润平整,敷治30-45分钟,每日2次。 点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一般皮损面积广泛、糜烂...
-
治带状疱疹 风疹 天疱疮经验方
方法:取新癀片数片,斥冷开水调化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同时内服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3次,一般用药1~3天结痂,2周左右痊愈。 主治:带状疱疹。 石春华 治风疹方 处方:浮萍、鱼腥草各15克,徐长卿,白蒺藜、蝉蜕,金银花各12 克,防风、赤芍、牛蒡子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风疹,中医辨证为风热型,症见皮疹布满面部、全身,呈浅红与深红色斑丘疹,微痒,伴发热,耳后及枕骨下淋巴结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颜惊红 治天疱疮经验 方法:取鲜荷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数次。或取莲房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