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 第3页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
凡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 5岁以后有时在睡梦中不自 主地排尿者,称为小儿遗尿 症。少数息儿的遗尿是由于 器质病变所致,就需治疗原 发病。大多数患儿是由于肺 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引起膀 胱失约而发病,属于功能性 遗尿,治疗时运用中医的辨 证论治,行之有效。 1.下焦虚寒.肾气不足 型:患儿面色苍白,肢凉怕 冷,反应迟钝,小便清长,舌 淡脉沉迟。治宜温补肾阳,固 涩小便。方药可选遗溺汤加 味(菟丝子、鸡内金、牡蛎、破 故子、山茱英、黄芪、党参、桑 螵蛸)。 2.肺脾受损.气虚不固 型:患儿面色苍黄,少气懒 言,常自汗出,...
-
治小儿遗尿 顽固性盗汗 阴囊疝气方
治小儿遗尿症经验 方法:取桑螵蛸、煅龙骨、煅 牡蛎、五味子各10克。肺脾气 虚,症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 汗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者,加黄芪、升麻各10克;肾阳 虚,症见面色无华,精神不振,畏 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 淡,苔薄,脉细者,加仙灵脾、菟 丝子各10克;肾阴虚,症见形体 消瘦,腰酸乏力,小便短赤,舌 红,苔薄,脉细微数者,加黄柏、 知母各10克。共研细粉,混合均 消瘦,腰酸乏力,小便短赤,舌 红,苔薄,脉细微数者,加黄柏、 知母各10克。共研细粉,混合均 匀,密封备用。每次取适量,用醋...
-
小儿遗尿 艾灸治疗(图文)
小儿遗尿大多由先天秉赋不足,下元虚寒,或后天失于调养,肺脾气虚,膀胱约束无权而致。临床采用艾灸治疗该病效果较佳。 穴位 关元、肾俞、通里、大钟穴。 用法 将艾条点燃悬灸,先灸关元15分钟,后灸肾俞15分钟,再灸通里、大钟穴30分钟,以皮肤感到灼热但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连灸2~4个疗程。 原理 关元在肚脐中心下三寸,系小肠之募穴,任脉和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为培元(补肾)固本之要穴。肾俞在第二腰椎下,督脉命门旁一寸五分,系肾在背之俞穴,有益(补)肾固精滋阴之功。通里在神门穴(在手掌面尺侧第一道腕...
-
治顽固性遗尿 小儿遗尿偏方
治顽固性遗尿方 处方与用法;丁香 2克,小茴香5克,黄精 10克;伏龙肝10克,川木瓜10克,钩藤5克,紫苹5克。水煎服,日1 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补肾阳,调和阴阳,治小儿顽固性遗尿症,先天阳气不足,面色苍白,肢冷尿清,遭尿频频,舌淡者。 (胡斌) 治小儿遗尿偏方 处方与用法:蝉蜕5 克,姜黄5克,僵蚕5克,大黄2克,柴胡5克,川楝予5克。水煎服,日1 剂,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消积导滞,治小儿遗尿属于肝胆郁热者,症见遗尿频频,心烦急躁,夜寐梦多,食欲不振,经常腹痛,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而臭秽...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小儿遗尿症药膳
小儿年满3周岁以上,睡中小便流出不觉,醒后方知者,中 医称为遗尿。原因是因小儿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因膀胱的氧化 功能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三脏功能失调,皆可 影响尿的氧化而产生遗尿。主要症状是面色无华,形体瘦弱,肢 体不温。 制法治小儿遗尿药膳的药物有桑螵蛸、覆盆子、菟丝子、益 智十二、黄芪、白术、金樱子、升麻、乌药、党参、沙参、茯苓、陈皮等。能制法小儿遗尿药膳的食物有羊肉、牛肉、狗肉、鸽肉、鹌鹑肉、龟肉、虾类、禽蛋类、蔬菜类、水果等。 黄芪桑螵蛸鸡 [配方]黄芪20克,桑螵蛸10克,鸡500克,姜5克...
-
药膳治小儿遗尿
5岁以上的小儿,经常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地排尿,称为遗尿症。小儿长期遗尿会出现面色苍白或灰暗、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肢体疲乏等。遗尿小儿平常小便多清长,四肢不温,有的口渴,喜欢喝水。本病除少数由膀胱炎、包茎、蛲虫病、脊柱裂或者其他脊髓病变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所致。也有一些小儿是因日间长期过度疲劳、父母经常训斥、精神过度紧张、傍晚饮大量水等引起。 小儿遗尿除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外,还可以辅助以药膳: 1.取猪肉500克,黑大豆100克,同煮烂食之。 2.取鸡肠1具,剖开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