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窦炎 第4页

窦炎 第4页

  • 慢性鼻窦炎 针药并治法

    慢性鼻窦炎 针药并治法

    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中是青少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病种之一,针药并治青少年慢性鼻炎鼻窦炎,其疗法综合而全面,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从而越来越备受社会各界的推崇,也对今后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某,男,15岁。主诉:反复鼻塞,流黄涕3年余,加重2天。患者3年来反复出现鼻塞,流脓涕,曾于西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诊断:慢性鼻窦炎。2017年4月10日到本科就诊。诉2天前因受凉后,复现鼻塞,流黄脓涕,量多不止,伴咳嗽、咽痒,舌红,苔薄有齿痕,脉滑数。晨起遇寒则喷嚏频发,侧卧时同侧鼻塞明显,对侧鼻腔通畅,头闷,平素体胖,...

  • 治疗慢性副鼻窦炎中医方剂

    治疗慢性副鼻窦炎中医方剂

    笔者行医近30年来,总结了一些治疗慢性副鼻窦炎中医方剂,疗效较为理想,介绍如下。 方一 金银花30g, 野菊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白芷15g, 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本方主要用于热毒内侵所致慢性副鼻窦炎。 方二 薏苡仁50~100g,辛夷花15g,野菊花20g,白芷15g,薄荷18g,甘草6g,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本方主要用于风热阻窍所致慢性副鼻窦炎。 方三 薏苡仁80g,猪苓10g,白豆蔻10g(后下),野菊花20g,白术12g,大腹皮10g,...

  • 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中药处方

    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方名】排脓清窦汤。   【辨证】肺胃蕴热。   【治法】排脓解毒。   【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方名】升麻解毒汤。   【辨证】阳明热毒壅盛。   【治法】清解阳明热毒。   【组成】升麻6克,葛根15克,赤芍12克,生甘草6克,黄芩15克,银花15克,川芎3克,蒲公英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 慢性鼻窦炎中药验方

    慢性鼻窦炎中药验方

    【方名】鼻炎丸。 【辨证】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组成】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克。 【用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熏3.5克,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 肛窦炎治则方药,肛门湿疮验方,术后肛缘水肿案,肛旁脓肿案

    肛窦炎治则方药,肛门湿疮验方,术后肛缘水肿案,肛旁脓肿案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的作用。全国名中医陈民藩从事中医肛肠科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陈民藩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肛肠疾病,现择验案四则,以飧读者。 肛窦炎 林某某,男,32岁,1997年10月16日初诊。诉近3天肛内灼痛,下坠不适,排便不尽,便时痛甚,时常肛周潮湿,舌质红苔黄,脉数。肛镜检:肛管后正中肛瓣充血,肿胀,色泽鲜红,轻压肛窦溢出少量白色分泌物。 诊断:(...

  • 肛窦炎(秘方数:2)

    肛窦炎(秘方数:2)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急慢性的炎症,又称肛隐窝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其积极意义。本病的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肛门部不适,偶有刺痛,排便时因粪便压迫肛窦,疼痛不适,亦有因刺痛影响括约肌,发生痉挛,则疼痛加剧,并可波及臀部及股后侧。肛口常不自主溢出少量粘液,刺激肛周瘙痒、潮湿,引起皮炎,亦可并发乳头肥大,常自肛口脱出。本病的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辛辣炙;或虫积骚扰,湿热内生,下注肛部;或因肠燥便秘,破损染毒而成。本病的治疗,内治清热利湿,外用...

  •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鼻窦炎系指鼻窦发生化脓性炎症,以慢性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鼻腔多量脓性分泌物、鼻塞、嗅觉失灵、头闷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等。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1、葱白去皮洗净,捣烂取汁,加等量甘油及1滴薄荷油,滴鼻每日3次。   2、玉米须、归尾各等量,制成烟丝,取适量装入烟斗吸入,每次吸1~2烟斗,每日5次。   3、新鲜白萝卜、大蒜头各等份,共捣烂取汁,每次1毫升,分早晚2次滴入鼻孔内,7天为1疗程,连用2~3疗程。   4、葱白捣烂绞汁,以棉球醮汁塞入鼻腔患处。   5、鹅不食草研成细末粉25克,凡士林75...

  • 副鼻窦炎

    副鼻窦炎

    【简介】副鼻窦粘膜受到细菌感染产生脓汁流入鼻腔内引起。症状为:黄鼻涕、前额部肿痛、不舒适感、昏沉感、鼻塞。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通窍 【疾病】主治副鼻窦炎,鼻流浊涕,鼻塞不闻香臭,头痛头晕,发热恶寒,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 【组成】苍耳子、白芷、蜂房、牛蒡子、薄荷、细辛、升麻、藿香、蛇床子、制川乌各10克。 【制用】以沙锅煎药,待水沸后10分钟,将药离火,用一块布连药把头罩住,尽量多用口鼻呼吸药气,待药液稍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洗额头及鼻部,每剂药可用4次,每日2次。热象明显,加黄芩、柴胡各10克,鼻痒多涕加僵蚕、蝉...

  • 鼻窦炎(秘方数:9)

    鼻窦炎(秘方数:9)

    鼻窦炎: 鼻窦炎又可叫鼻渊或脑漏,是一种常见疾病。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其中以上领窦炎和筛窦炎最常见,常由感冒引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的全身症状与其他炎症相同,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有鼻塞、头痛、流浓涕和嗅觉减退等。如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疗,将酿成慢性鼻窦炎,表现为经常性的头胀、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可发生在一个鼻窦,也可几个鼻窦同时发生炎症。如果一侧或两侧所有的鼻窦都发炎,就叫一侧或双侧全鼻窦炎。预防本病包括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和及时治疗鼻内疾病,经久...

  •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秘方数:10)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秘方数:10)

    本病为鼻窦粘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累及骨膜和骨质。各窦可单独罹病,也可同时罹病。所有鼻窦均受累,则称全鼻窦炎,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流脓涕为本病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脓涕从前鼻孔擤出,额窦炎时晨起脓涕增多,齿原性上颌窦炎时鼻涕有腐臭味。后组鼻窦炎(后组筛窦、蝶窦)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鼻咽,病人感觉“痰多”。鼻塞的轻重与鼻腔粘膜病变程度(如肿大、肥厚、息肉样变)有关,头痛不显著,有头部闷胀、沉重感,常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 小儿鼻窦炎食疗可调治

    小儿鼻窦炎食疗可调治

    鼻窦炎是鼻窦部发生化脓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学龄期儿童可散见本病。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鼻窦解剖学的特点,很容易因狭窄、阻塞而影响窦腔的引流,从而产生炎性变化。另外,当鼻黏膜发生炎症时,也会影响到鼻窦。鼻窦中因上颌窦的窦腔最大,窦口高,故上颌窦炎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把鼻窦炎分为急、慢性两类。常见症状为,鼻流浊涕而量多,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黏膜红赤或淡红、肿胀,在两眉间或颧部有压痛等。 小儿鼻窦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 一、肺气虚寒型:鼻塞、多黏脓性涕、嗅觉减退,遇风寒等刺激,鼻塞及流...

  • 小儿鼻窦炎

    小儿鼻窦炎

    如果你您的孩子经常流黄鼻涕,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确诊孩子是否患上小儿鼻窦炎。如果孩子患上小儿鼻窦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故称小儿鼻窦炎。儿童与成人相比,体质较差,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易发生感冒。当孩子感冒时鼻腔黏膜发炎,若治疗不及时,鼻腔的炎症便会蔓延并侵入鼻窦而引起急性鼻窦炎。感冒是引起儿童鼻窦炎的最主要的原因。鼻异物的存在妨碍了鼻窦内分泌物的引流,也会引起鼻窦炎。如果孩子有龋齿,又没及时治疗,致使齿根发炎,可以诱发接近齿根的上颌窦发炎。 小儿鼻窦炎的表现除鼻塞、流...

  • 鼻窦炎为何不好治

    鼻窦炎为何不好治

    很多患者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鼻子堵,到药店或者医院去买点药,点鼻子,吃药,如此反复几次,不能缓解症状,再去医院,穿刺、电烧、激光、冷冻、微波……,每次治疗后可能短期之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症状,但过不了多久,旧病又复发,甚至有些人会越来越重,最后不得不手术治疗。但即使做了手术,有很多人仍然会复发,反反复复做手术——于是很多人认为鼻窦炎不是大病,但却是永远治不好的病。 鼻窦炎经年不愈的原因首先在于诊断不明确,其次是治疗不到位。正如前面所说,大部分鼻窦炎患者实际上是...

  • 鼻窦炎是如何发生的

    鼻窦炎是如何发生的

    鼻窦炎的发生原因通常分为三类:感染、解剖异常和免疫异常。 伤风、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以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都极易并发鼻窦炎。急性传染病因多在早期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易发生急性鼻窦炎。游泳、潜水、跳水,污水进入鼻窦,感染细菌也可发生鼻窦炎。另外,鼻窦的外伤、骨折,细菌可由皮肤或鼻腔黏膜侵入鼻窦感染而发生鼻窦炎。 医学认为,由于鼻窦发育异常,或因外伤、鼻腔内的特殊炎症、以前做过的手术等导致鼻腔鼻窦的解剖变异,也是鼻窦炎发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最近,免疫异常因素可导致鼻窦炎也逐渐受到重视。如遗传性的先天性疾病,以及艾...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