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肛窦炎

肛窦炎

  • 肛窦炎偏方

    肛窦炎偏方

      方名:大黄元明煎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主治肛窦炎。    【处方组成】    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60毫升,肛内保留20分钟。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0例,皆愈。    【处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郑日新。    【按 语】    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是局部直接给...

  • 肛窦炎方―大黄元明煎偏方

    肛窦炎方―大黄元明煎偏方

      肛窦炎方——大黄元明煎偏方【功能主治】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主治肛窦炎。【处方组成】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60毫升,肛内保留20分钟。【辨证加减】无。【临床疗效】治疗10例,皆愈。【处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郑日新。【按语】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是局部直接给药,药力直接被肠粘膜吸收,药达病所,较内服药成效快,较手术疗法简单,...

  • 怎样防治肛窦炎

    怎样防治肛窦炎

      肛窦位于直肠与肛管的交界处,其开口向上,下端与肛门腺连接。肛窦底部的肛门腺分泌的液体,能润滑肛管部,对肛管起着保护作用,并有利于排便。如果肛窦内被积存的粪便或分泌物堵塞,便容易导致肛窦炎。   肛窦炎也叫肛隐窝炎,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其实,肛窦炎是许多肛肠病潜在的原始感染病灶。临床研究表明,约有85%的肛门直肠病变(直肠黏膜下脓肿、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等)与肛窦炎有关。   在临床上,肛窦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窦炎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但部分该病患者可有肛门坠胀感或轻微的刺痛,以...

  • 肛窦炎(大黄元明煎方)

    肛窦炎(大黄元明煎方)

    方名:大黄元明煎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主治肛窦炎。 【处方组成】 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60毫升,肛内保留20分钟。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0例,皆愈。 【处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郑日新。 【按 语】 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是局部直接给药,药力直接被肠粘膜吸收,药达病所,较内服药成效...

  • 治肛窦炎习惯性便秘方

    治肛窦炎习惯性便秘方

    治习惯性便秘方 处方:桑椹、蜂蜜各30克。桑椹水煎后调入蜂蜜,分3次服,每日l剂。 主治:习惯性便秘。 徐家顺 治疗肛窦炎方 处方:冰硼含片2片。用法:坐浴后取冰硼含片置于肛管,每H 2次,共用5~7 天。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主治肛窦炎。 张伟 治前列腺炎经验 方法:取扁蓄、瞿麦、车前子、冬葵子、丹参各15克,滑石、栀子、泽泻、上不留行、泽兰、川牛膝、桃仁各10克,通草、甘草各5克。水煎取药液约 2000毫升,倾于盆内,先熏后洗会阴部,直至水凉为止,每日2次。 主治:前列腺炎。 李民生...

  • 肛窦炎治则方药,肛门湿疮验方,术后肛缘水肿案,肛旁脓肿案

    肛窦炎治则方药,肛门湿疮验方,术后肛缘水肿案,肛旁脓肿案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的作用。全国名中医陈民藩从事中医肛肠科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陈民藩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肛肠疾病,现择验案四则,以飧读者。 肛窦炎 林某某,男,32岁,1997年10月16日初诊。诉近3天肛内灼痛,下坠不适,排便不尽,便时痛甚,时常肛周潮湿,舌质红苔黄,脉数。肛镜检:肛管后正中肛瓣充血,肿胀,色泽鲜红,轻压肛窦溢出少量白色分泌物。 诊断:(...

  • 肛窦炎(秘方数:2)

    肛窦炎(秘方数:2)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急慢性的炎症,又称肛隐窝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其积极意义。本病的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肛门部不适,偶有刺痛,排便时因粪便压迫肛窦,疼痛不适,亦有因刺痛影响括约肌,发生痉挛,则疼痛加剧,并可波及臀部及股后侧。肛口常不自主溢出少量粘液,刺激肛周瘙痒、潮湿,引起皮炎,亦可并发乳头肥大,常自肛口脱出。本病的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辛辣炙;或虫积骚扰,湿热内生,下注肛部;或因肠燥便秘,破损染毒而成。本病的治疗,内治清热利湿,外用...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