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 第2页
-
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研究进展
烧烫伤主要指化学腐蚀剂、热源、电、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损伤类型[1]。现代医学认为,烧烫伤可引起表面组织的破坏,同时可造成器官感染,导致内毒素血症,因此临床治疗烧烫伤,早期主要采取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期以减少瘢痕组织生成为主[2]。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抗菌类药物、糖胺聚糖类药物、生物因子类药物、酶制剂、局部止痛药等,主要通过抗感染、抗炎、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影响体内代谢、诱发其他疾病、药物成瘾性等问题[3,4,5]。我国...
-
轻度烧烫伤不包扎更易愈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不慎被开水烫伤,煤火烧伤,或者被某种化学物质灼伤,这些损伤统称为烧烫伤。若烧烫伤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体表面积可用手掌来粗略估计,五指并拢后,本人的手掌面积约为其体表面积的1%),且为轻度的烧烫伤,烧伤部位仅表现为红肿、灼痛或有数个张力较大的水泡时,临床上多主张采用暴露疗法,也就是尽可能不包扎,使创面暴露于空气中。 不少人以为在烧烫伤时将创面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引起感染。但对于小面积、轻度的烧烫伤来说,大可不必有此顾虑。因为这类烧烫伤并没有创面组织完整性的破坏,细菌不容易侵入。如果不包扎,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