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是指血行不畅, 瘀血内阻, 以刺痛、肿块、出血或有瘀块、瘀斑等为主要表现。现代研究证明, 血瘀证可见血液呈现浓、黏、凝、聚等状态[1]。《素问·调经论篇》提出的“血凝泣”“脉不通”等是对血瘀认识的滥觞;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 并运用虫类药物活血化瘀;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将血瘀理论系统化、条理化, 使中药祛瘀理法齐备。 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记载多种因素导致血瘀证, 有外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