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与叶天士齐名,精通岐黄,善治杂病,治疗瘟疫、湿热病有独到之处,著有《湿热条辨》一书,在温病方面有卓越见识,被誉为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 薛雪妙用“水人参”治黄疸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天,薛雪出诊回来,忽然听到有人惊叫道:“不好了,路边有人上吊了!”薛雪与车夫急忙将上吊的人从树上救下,车夫认识这人正是宁守备府中的花匠。救醒了花匠后,薛雪问清了上吊原因。原来两个月前花匠不幸得了黄疸病,他皮肤泛黄,浑身乏力,不思饮食,宁守备怕他的病会...
诗人与医家多有交往 --- 卢照邻与孙思邀 诗圣杜甫与王冰 苏轼与庞安时 戴良与滑寿 袁枚与大医家薛雪 相差三十五岁 住宅相隔百里 但却结为至交好友,诗词唱和, 留下一段人间佳话 薛生白 薛氏字生白,自号一瓢 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 特别不想当官的——薛生白 早年攻读儒典,工诗文,但不愿参与科举考试。满清官府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曾两次邀他应“博学鸿词&rdqu...
清代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是著名的医学家,又是诗人、评论家和书画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中医学史上,是一位极少见的奇才。著名诗人袁枚评他为天下一“不朽之人”,可谓当之无愧。 袁枚不仅赞赏薛雪的诗和画,而最钦佩他的高明医术。1755年,袁枚寓居苏州时,厨师王小余患上疫病,延医抢救无效,准备入殓。恰在此时,薛雪来访,时天色已晚,取烛照看后,薛雪拿出一颗药丸,捣石菖蒲取汁调和,命轿夫用铁箸撬开王的牙齿,灌下药汤。薛雪嘱咐说:“如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后来...
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又署抱珠轩、南园、河东、牧牛老朽等,清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名医学家、书法家。 以医术立世 薛雪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薛虞卿是明代著名画家。薛雪少年学诗于吴江著名诗人叶燮,精于诗文。现有多种诗著传世,如《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等。后来因为母亲生病,他开始由儒转医,研习《内经》,学习医理。薛雪得到当时名医王子接、周扬俊等的指点,在医学方面逐渐成熟,尤其擅长湿热病的治疗,著有《湿热条辨》,系统阐述了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