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第8页
-
小儿夜啼外治法 效果好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系心经积热,脾脏虚寒或惊恐所致。笔者多年来用外治法治疗效果满意,供患者参考。 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10克,共研细末,鸡蛋一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两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此法适用于有心经积热引起的小儿夜啼。 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敷满脐眼,以胶布覆盖,每晚换药一次。连用3~5天,此法适用于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 热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粗末,放锅...
-
小儿夜啼中医分型辨治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因脾寒、 心热、惊恐所致。 脾脏虚寒型:因孕妇身体虚寒、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乳母贪 凉饮食,或小儿腹部受寒而致。证见 啼哭低弱,睡姿卷曲,腹部喜欢按 摩,四肢欠温,大便稀薄,面色青白, 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 寒。方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乌 药、高良姜、香附、陈皮、木香、桔梗、 甘草各3克,白芍4克。水煎服。 心经积热型:常因孕妇脾气急 躁,或恣食香燥炙烤之物,胎儿在母 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又吮母乳,以 致心火上炎。证见啼哭声响,见灯火 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 安,大...
-
芍甘汤治小儿夜啼 小儿厌食鸡矢藤治
小儿夜啼 芍甘汤治 小儿病后(如吐泻后),由于血虚 血热而致心神失养,常常引发夜间啼 哭,伴虚烦不安,精神不振,唇舌色淡 或见樱红,舌尖红,少苔或无苔。治宜 清热养心安神。中医认为,白芍味苦 酸,性凉,微寒,归肝经,具有补血养 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功效;甘草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补 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用白芍、甘 草二味中药水煎治疗血虚有热型小儿夜 啼,效果好。 方法:取白芍3克,甘草1.5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 3~5剂即愈。 万武骋 小儿厌食 鸡矢藤治 小儿厌食,通...
-
治鹅口疮 咽炎 小儿夜啼方
治鹅口疮方 处方:党参12克,莲子肉20克,冰糖 30克。莲子用热水泡发后,与党参、冰糖 一起加水置锅内隔水蒸熟,分2次服食, 每日1剂,连服3~6剂。 主治:鹅口疮,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 型,症见口干不渴,体弱无力,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何生 治肥胖方 处方:乳香、蒲黄各5克,川芎、红花 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 连续用药15~45天。 主治:肥胖,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 型,症见胸痛胁胀,烦躁易怒,舌暗有瘀 斑,脉弦。 吴玉清 治更年期综合征方 处方:莲子肉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