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 第20页
-
治口疮 疮疡溃 牙髓炎 淋巴结核
治复方性口疮单方 处方与用法:硼砂20克,溶于1000 毫升冷开水中,配成 2%溶液。饭后以此药液漱口或刷牙,坚持用药10天,大多见效。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止痒,治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局部红肿疼痛者。 (李丰林) 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用白芨粉加少许白糖调匀,涂于伤口处。并以白芨20克、黄芪40克煎汤,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0~15日。 治急性牙髓炎 生地20克,元参20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细辛2克,槐花10克,丹皮9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荆芥9克,防风3克,甘草3克。...
-
口疮(秘方数:5)
口疮是指口腔粘膜、舌及齿龈等处发生疱疹、溃疡面或糜烂,可包括现代医学的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等。口疮患儿均有局部疼痛、烦躁、拒食等表现。疱疹性口炎起病可有发热,疱疹和溃疡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如舌、齿龈、唇、颊、上腭,咽部或口角唇周皮肤等,颌下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发热,咽部充血,疱疹和溃疡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急性细菌性口炎主要见口腔粘膜各部位充血、水肿及糜烂面,表面或有假膜覆盖,或出现浅表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鹅口疮(秘方数:4)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真菌性口腔炎。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微高起的乳凝样斑膜,其周围无炎症反应,无痛,斑膜大小不等,不易擦去,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常见于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严重者口腔粘膜大部或全部被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或波及到肺,危及生命。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新生儿可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污染传播。婴幼儿营养不良、身体虚弱、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时,也可发病。本病诊断依据婴幼儿口腔粘膜覆盖的点状或片状白色膜样物,颇似奶块,但不易楷去。取薄膜于玻片上,...
-
小儿口疮的分型食疗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