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逆,是一个中医常用词,通常指上气咳嗽。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也有别音别义。
《千金要方·凡例》:又如肠风、藏毒、咳逆、慢惊,遍稽方论,无此名称,深穷其状,肠风乃肠痔下血,藏毒乃痢之蛊毒,咳逆者,哕逆之名,慢惊者,阴痫之病。若不知古知今,何以为人司命?(说明:原书即作“咳”,非“欬”)
以上文字出自宋臣校正《千金要方》所作《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这段话似乎不合常理——“咳(欬)逆”就是咳嗽,按说该词在中医古籍中是一很常用的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乾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欬逆,甚而血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來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欬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神农本草经》中,“紫石英……治心腹欬逆邪气,补不足。”“禹余粮……治欬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白芝……治欬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茯苓……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热烦满欬逆。”“牡桂……治上气欬逆,结气。”“细辛……治欬逆,头痛脑动。”就在宋臣所校的《千金要方》中,“欬逆”一词也达数十条之多,那么宋臣为何称“遍稽方论无此名称”?“咳逆”与“哕逆”应非一病,宋臣又怎么会说“咳逆者,哕逆之名”?
原来,咳(欬),也存在着一字多音多义问题。
第一义为常用义,指咳嗽。《说文》:“欬,屰(逆)气也。”即指此义。邵瑛《群经正字》:“此字经典固无所误……然往往有作‘咳’者。今作咳,沿俗讹。”因此,在古代,咳嗽之义原写作“欬”,俗字作“咳”。当代简化字将“咳”字为正字,“欬”则不列属通用字。在中医古籍中以“欬”为主,而“咳”亦时有所见(本文所引例原亦多作“欬”,拘于今例,除需区分处,亦都作“咳”)。另外,欬嗽义的读音,今音读“ké”,旧音却非如此。《广韵》“苦爱切”,折合成普通话,就读“kài”。
第二义则较少为人知晓。《集韵》:“噫欬:乙界切。《说文》:‘饱食息也。’或作‘欬’,通作‘飠亥 ’。”《广韵》也说:“飠亥 ,通食气也。欬,同上。”如上所说,“咳(欬)”旧读与“噫(ài)”同韵,因而较为容易发生音转关系。所以,“欬”的第二音义是饱食息、通食气,亦即噫气之“噫”的异体。俗间也作“嗳”。
所谓饱食息、通食气,就是饱食之后胃中的气体从口而出并伴随有声的现象,按说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中医用以指病证时,则各家看法有所不同。
《本草纲目》第三卷“呃逆”条下有云:“呃逆,呃音噫。……世亦呼为欬逆,与古之欬嗽气急之欬逆不同。朱肱以哕为欬逆,王履以欬嗽为欬逆,皆非也。”
李时珍这段话指出了关于“欬逆”的三种认识,一是咳嗽,这是混同于常义,显然不对。二是朱肱认为欬逆就是“哕”,而“哕”常义就是干呕。(《正字通》:“方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哕,有物有声曰呕。”)三是李时珍的看法,认为欬逆其实是呃逆,也就是打嗝。
呃,《广韵》:“乌界切,音隘。不平声。”这个读法恰好和“噫”读音相同。因此,说“咳(欬)逆”就是呃逆,理由是比较充分的。mifang.fuwenhao.com(我们现在通行的“呃”的读音,首载于《玉篇》:“于革切,音戹。本作呝。鸡声。”)不过,由于古人用词时义界不明,师承各异,相近词义混同使用也是可能的。《丹溪心法·咳逆·附录》中就说:“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把“哕”和“呃”牵连在一起。况且这样解也是有理由的。《说文·口部》:“哕,气啎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卷十等引《通俗文》:“气逆曰哕。”一般认为,这个用法的“哕”其实也就是呃逆。
由此看来,对于“咳(欬)逆”一词来说,大的原则是可以明晰的:唐宋以前,“咳(欬)逆”通常指肺经的气机上逆,主要指咳嗽;自唐代开始,特別是宋以后,“咳(欬)逆”常常用指胃经的胃气上逆,主要指呃逆。这是我们读古医籍时需要区分的。(沈澍农)
相关文章
- 2024-03-09治疗脚气民间老偏方大全
- 2024-03-09三个民间老偏方治疗女性贫血效果好
- 2024-03-09甲鱼白鸽汤治疗女性偏头痛效果好
- 2024-03-09斑蝥槟榔治疗脚气偏方
- 2024-03-09治疗宝宝消化不良十二个有效偏方
- 2024-03-09两个民间偏方防治胰腺炎效果好
- 2024-03-09食疗偏方中常用的水产类食品
- 2024-03-09四天就能治愈小儿疝气的偏方
- 2024-03-09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牙周炎偏方有奇效
- 2024-03-09民间巧用莴笋治疗老年便秘偏方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