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146页

方 第2146页

  • 外用方消乳核

    外用方消乳核

    中医将乳腺增生称为乳核,乳核多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造成,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结的中药局部使用,有不错的疗效。 1.取川芎、赤芍、郁金各5克,柴胡、青皮、冰片各3克,将上药研末,用棉布做成一个10厘米X10厘米的口袋,将药粉装入,用针线缝好袋口,将药粉铺平,再横竖缝几道,让药粉均匀分布。然后固定在患处乳罩内,1周换药1次,半个月为1疗程。 2.取透骨草、泽兰、丝瓜络、芒硝、香附、瓜蒌各15克,将上药剪碎或砸碎混匀,取适量装入大小能覆盖肿块的纱布袋中,将布袋封严,上屉蒸透后取出,在靠近皮肤的一面撒上白酒50毫升,放在患...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4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4

    大蓟、白英各20克,蛇果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解毒抗癌,适用于子宫体癌。...

  • 宫颈癌方二

    宫颈癌方二

    枝9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乳香、没药各6克,昆布、海藻各15克,鳖甲18克,小锯锯藤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本方为民间方,适用于子宫颈癌。...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6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6

    山豆根、草河车、夏枯草各100克。将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2--3丸,每日2--3次。 本方清热解毒,是段风宁治疗宫颈癌的效方。...

  • 乳腺癌方八

    乳腺癌方八

    鲜小檗根30克,猪瘦肉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福建中草药》,功能泻火解毒,适用于乳房肿瘤。...

  • 血热所致 虚所致月经先期治方

    血热所致 虚所致月经先期治方

      血热所致月经先期   处方:丹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地20克,青蒿10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加减:伴乳房胀满者加郁金15克,薄荷10克;伴有血块、少腹痛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益母草20克;伴阴虚者加玄参15克,阿胶10克,枸杞15克。   气虚所致月经先期   处方: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枸杞、乌贼骨、牡蛎各15克,黄芪、熟地各30克,茯苓20克,远志10克,甘草6克...

  • 乳腺癌方二十四

    乳腺癌方二十四

    蒲公英、地丁各9克,炮甲珠6克,瓜蒌60克,双花15克,当归30克,黄芪15克,花粉6克,白芷、橘梗各15克,赤芍6克,薤白15克,远志、宫桂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早、中、晚饭前2小时服用。本方为辽宁抚顺新宾县医院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乳腺癌。...

  • 化湿热养阴散结 治湿热带下方

    化湿热养阴散结 治湿热带下方

    银某,28岁,职 员,1992年6月11日 初诊。 两年多来带下量 多,色黄,时伴阴痒, 其味腥臭,伴腰痛身 倦,经前少腹胀痛。近 日来,口干口苦,烦躁 不安,夜寐多梦,时而 头痛。面红,舌红,苔 薄白,脉细数。 13岁月经初潮, 周期先后不定,约25~ 50天一至,末次月经 为1992年5月23 日。阴道分泌物检查: 霉菌(+)。 诊断:湿热带下。 辨证:湿热郁 结,伤阴阻络。 治法:清化湿 热,养阴散结。 处方:忍冬藤20 克,鸡血藤20克,益 母草10克,车前草10 克,生苡仁20克,丹 参15克...

  • 传承岭南妇科 创新诊疗方法

    传承岭南妇科 创新诊疗方法

    罗颂平,女,汉族,1957年5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生殖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首届副主任委员。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肾脾虚弱型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等3项成果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补肾安胎中药的研究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胡国华、罗颂平主编的《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十二五”&l...

  • 不孕症壮医的治疗方法

    不孕症壮医的治疗方法

    不孕症壮医称不很裆(壮文:Mboujhwnjndang),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临床以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或曾生育或流产2年以上,同居未避孕而不再受孕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疗效不确切,是妇科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及生存环境的改变,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名中医、首批桂派中医大师黄瑾明创造性地提出壮医结合西医,依据现代医学检查及壮医的方法治疗不孕症,疗效甚好,整理近年医案总结如下。 辨病为主以病立方 黄瑾明依...

  •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黄某,37岁,工人,1992年4月11 日初诊。 带下反复发作半年。1年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较多,自觉疲劳不支。半年来,带下量多,时而色赤不鲜,点滴不净,伴阴痒,经前性急易怒,乳房胀痛,时有阴吹,大便干结,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辨证分析:肝藏血,主疏泄,本例患者带下色赤,伴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等症,实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湿热下注胞宫,带脉失约所为。肝不能藏血,有泄无藏,故带下色赤,点滴难净。经将行乃相火内煽易动之时,故肝之郁结愈甚而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纳呆,大便秘结,为阴虚有热之象。 诊...

  • 名医李瀚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名医李瀚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柴胡、乌药、赤芍、香附各lO克,益母草15克,川芎、桃仁、红花、川楝子、枳壳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l~2天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闷不舒,行经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四肢不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创方者:李瀚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方 处方:川芎、赤芍、茯苓各12克,肉桂、小茴香、当归、元胡、五灵脂、干姜各8克,甘草6克。 用...

  • 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中药方

    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中药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近70年,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精髓谙熟于胸。现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于2007年跟随路志正侍诊,2008年被选拔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后再次拜路志正为师,他首倡从脾胃论治胸痹病;被崇为杂病圣手。现举异病同治一案:肠澼、带下兼湿热毒淋案,与同道共饷。   病例:患者史某,女,40岁,2007年2月23日初诊。山西大同郊区农民。于4年前出现小腹疼痛,大便溏薄带脓液,肛门下坠,渐至腰酸,并伴有多汗。近一年小便淋漓不畅,小腹痛引于脐。月经前期,色暗黑有块,白带量多为黄色或粉...

  • 治痛经 经行头痛 经前皮肤瘙痒方

    治痛经 经行头痛 经前皮肤瘙痒方

    治痛经验方 取益母草、山楂各3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将上三味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过滤取汁,然后加入红糖搅匀饮用,每日1次,于月经前1周服用,服至月经来潮。本方适用于血瘀型痛经服用前先辨清证型。 治经行头痛方 取柴胡、香附、枳壳、川芎、丹皮、红花、延胡索各15克,当归、杭白菊各20克,炒桃仁、炙甘草各10克。每天1剂,水煎2次混匀,早晚分服。每次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连服3-4剂。 治经前皮肤瘙痒方 取当归、白芍、生地、防风、牛蒡子各12克,川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薄荷、...

  • 湿热带下 腥臭异味 治疗偏方

    湿热带下 腥臭异味 治疗偏方

    处方:生薏苡仁50克,忍冬藤、 车前草、败酱草、黄柏各12克,苍术、 红藤各10克,怀牛膝、生甘草各8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冶:湿热带下,腥臭异味。 张 珍...

  • 慢性盆腔炎痛经中药热敷方

    慢性盆腔炎痛经中药热敷方

    治疗方法:取大黄300克,牡丹皮200克,桃仁150克,冬瓜仁100克,芒硝120克。将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四味药研磨为末,分3份,用时取1份加米醋搅拌均匀,以润而不渗为宜,然后伴人芒硝40克装入布袋内,放人锅内蒸热,乘热敷于小腹,药袋上加热水袋,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宜。每门早晚扦敷40分钟,每袋2-3大,每剂用6-9天为1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仍有阳性体征存在;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存在。 治疗结果:治疗108例,4疗程后,痊愈...

  • 活血化瘀止血 鲁文珍治疗放环后出血方

    活血化瘀止血 鲁文珍治疗放环后出血方

    名医治放环后出血(血瘀)方 处方:熟地15克,当归、赤芍、蒲黄炭(包)、五灵脂、血余炭、茜草炭、元胡、香附炭各10克,藕节炭 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止血。用于治疗放环后出血,中医辨证属血瘀型。表现为阴道出血,或经行时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块,或经血过期不止,伴经行少腹部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创方者:鲁文珍 名医治放环后出血(血热)方 处方: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断、仙鹤草各 15克,旱莲草12克,地榆炭、茜草炭各10克,红藤、败酱草各加克,黄柏...

  • 中药外用治痛经方

    中药外用治痛经方

    在门诊工作中,常能见到为家中晚辈寻求治痛经偏方的老年人,可见痛经的发病率之高。以下是中医治疗此病的几种外冶偏方,不妨一试。 热敷法 用粗盐(呈粒状)250--500克加小葱5—10棵共炒热,用纱布包裹后,趁热敷下腹部疼痛处。或用麦麸 250"-500克加食醋50毫升,炒热后用纱布包裹外敷腹痛处,用于治腹部冷痛,痛连腰骶,经血暗红的痛经者。 泡脚法 取蒲黄、五灵脂、香附、元胡、当归各20克,赤芍15克,没药、桃仁各10 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15 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蒸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

  •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上海沈氏女科止带颇具疗效优势。   止带先辨虚实   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其治清热利湿。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苦参、茯苓、生薏苡仁、椿根皮;渗湿选用萆薢、猪苓、泽泻、石韦、车前草、桑白皮、白鲜皮、白花蛇舌草;清热选用生栀子、野菊花、黄芩、公英、连翘。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其治健脾举陷。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

  • 妇女闭经民间食疗方三款

    妇女闭经民间食疗方三款

    妇女闭经。多由气血干枯,血不荣经:引起。可服用以下民间食疗方: 1.黑木耳、冰糖各30克,水煎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 2.鳖(甲鱼)1个,宰取其血,冲黄酒、开水各半杯,乘热饮服。鳖肉则加水炖服,连服数个鳖。 3.大黄、荞麦面各300克。大黄研为细末.用荞麦面糊为丸.冰箱冷藏备用。每次10克,黄酒或糯米酒送服,日2—3次。服完1料为1个疗程。...

  • 治赤白带下 白带过多方

    治赤白带下 白带过多方

    治赤白带下方 处方:鳗鱼0.4公斤,芡实、莲 肉各25克,白果15克,当归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赤白带下。 朱桂萍 治白带过多方 处方:莲子60克,干荔枝肉 20粒。二者洗净后,放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熟食之,每日1 剂。 主治:妇女白带过多,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症见自带过多,月经淋漓不断,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缓弱。邓红梅...

  • 主治痛经方 经行小腹冷痛得温痛减

    主治痛经方 经行小腹冷痛得温痛减

    方法:取五灵脂15克,炒 蒲黄10克,白芷8克,盐5克。 共研为细粉,于经前5—7天,取 药粉3克,纳入肚脐,上置生姜 1片,再用艾灸,自觉脐内有热 感为度,灸后将药粉用胶布固 定。每日1次,至净经时止。 主治:痛经,中医辨证为寒 凝血瘀型,症见经行小腹冷痛, 得温痛减,下血有瘀块,舌淡 暗,苔白,脉沉迟。 罗绮颜 牛奶加蜂蜜可治疗痛经 据友人介绍.并经临床实践证明.每 晚临睡前喝1杯加1勺蜂蜜的热牛奶即 可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这得益于两 种矿物质:钾和镁。 牛奶合钾多.而蜂蜜...

  • 痛经治方:甘草芍药汤

    痛经治方:甘草芍药汤

    黎清婵教授是江门市知名的妇产科专家,临证3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妇产科杂病、急症,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一年,受益匪浅,现将其活用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经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辨证分析 黎清婵认为痛经病因多变,病机复杂,但以下焦阴血不足,以致气血瘀滞、胞宫失养者居多。月经前后,气血变化迅速,损耗较大,加之平素不善调养,易致阴血不足,经脉失养。胞宫经脉不利,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妇女多性情急躁易怒或生性抑郁,易致肝气瘀滞不通。经脉气血不足,鼓动无力,气血易于凝滞,加之因濡养不足,阴寒内生,寒气凝阻,更易加...

  • 治痛经气滞血瘀型方

    治痛经气滞血瘀型方

    方药:当归、姜黄、小茴香、沉香、 五灵脂、广木香各10克,白芍20克, 元胡、川芎各15克,橘核12克,没 药、甘草各9克。 加减:痛甚加乳香10 克;血瘀甚加三棱、川牛膝各10克; 气滞甚加香附10克;寒甚加乌药、肉 桂各10克。自月经前3日开始服用, 每日1剂,连服5日。 主治:痛经气滞血瘀型。 疗效:治疗60例,临床治愈 43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 率为92.50%。 黎志清...

  • 经方治疗妇科病 临证处方特征

    经方治疗妇科病 临证处方特征

    经方治疗妇科病临证思路 国医大师许润三在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病证的临证思路有以下特征。 一为辨病、辨证与辨症状相结合。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敏运用“证病结合”,或“无证从病、无病从证”及“舍证从病、舍病从证”等取舍方法,沟通两者对疾病本质的知道,进而抵达前进作用的目的。 二为临证视患者年纪、有无生育方法、避孕方法、月经、是否抉择手术等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关键不在活血化瘀、软坚消癥,而...

  • 痛经_中药方集

    痛经_中药方集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是在行经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状况,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将影响工作和给生活带来烦恼。 痛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月经痛,称功能性痛经。这种病常发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一、二周,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一般在生育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另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由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粘膜下肌瘤和盆腔炎等病症引起的月经疼痛,称继发性痛经。应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1.老丝瓜汤治痛经 [配 方] 千丝瓜1条。 [制用法] 将干丝瓜加水1碗煎服。每日1次,连服3-...

  • 治妇女痛经经验 治头癣方

    治妇女痛经经验 治头癣方

    治妇女痛经经验 方法: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 主治:妇女痛经。 王隆衡 治头癣方 处方:生半夏15克,斑茅5克,白酒 200毫升。用白酒浸泡药物1周后,用棉签沾药酒涂患处,每日2-3次,注意不得涂到好皮肤上。主治:头癣。 张承业...

  • 中华古代的胎教方法

    中华古代的胎教方法

    《史记》记载有一段三个胎教的文字:“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应...

  • 解痛经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解痛经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史某,女,32岁,2013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主诉每月月经来潮,则脐下剧烈疼痛,痛连胃脘两肋,胀痛交作,难以忍受,每有休克之象。曾住院治疗,疼痛缓解,但遇经水来潮,疼痛又发。观其面黄消瘦精神倦怠。月经推后而至,约40~50天一行,经色黯如黑豆汁,质清量少,夹有血块,约5~7天方净。经期食纳不佳,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六脉沉弦而细。 详辨此症,实乃肠腑不调,下焦气滞。多属寒凝瘀阻,冲任不调,致经来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立方以四磨汤加减。 处方:槟榔9克,沉香5克,乌药6克,吴茱萸6克,元胡9克,香附...

  • 崩漏中医典型病案 李丽芸的治验方

    崩漏中医典型病案 李丽芸的治验方

    “崩漏” 是指妇女经血非时而妄下, 或量多如 注, 或淋漓不尽。本病是临床医生颇感棘手的疾病, 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李丽芸为广州中医药大 学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业医 50 余载, 有扎实的理 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于崩漏的诊治有独到 的见解, 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撷要介绍如下。 1 疑难重症细究病因 李丽芸认为 , “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 , 崩与 漏交替, 因果相干, 致使病变缠绵难愈, 成为妇科最 常见的疑难重症。诊断需与多系统疾病相鉴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