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坐骨神经痛 第3页

坐骨神经痛 第3页

  • 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穴性特点】   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部腧穴,“俞”同“输”,与大肠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大肠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大肠俞。   本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备急干金方》载:“大肠俞,主腹中雷鸣,肠澼,泄利,食不消化,暴泄。”《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说明古代医家已把大肠俞作为治疗大肠腑病变及腰痛的经验穴了。   《素问&m...

  • 治坐骨神经痛 附片20克

    治坐骨神经痛 附片20克

    处方:附片20克(先煎)、桂枝、独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风各10克;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各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服;10天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 失眠是由于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治宜交通心肾、调节气血。可用拇指按揉神门、三阴交。神门穴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这两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15~3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许多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易患坐骨神经痛,此病影响行走、坐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沿臀部、腹腔后面向咽窝部(腿后窝)、小腿外侧直至趾部、足底部的放射性疼痛,多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可减轻。本病归属于中医“腿痛”、 “腰腿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责之于外感风、寒、湿之邪侵袭,内因脏腑虚损,主要包括肝肾亏虚,肾阴虚或肾阳虚,精髓不足,内外相引而发。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传统...

  •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中医名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医名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

  • 坐骨神经痛药膳

    坐骨神经痛药膳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路上,即腰、臀部、大腿后外侧和 足外侧的疼痛症状群。按照病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 痛。前者多见,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后者的病变主要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髂关 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臀肌注射位置不当等。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以单侧性为多,疼痛自腰部向一 侧背部及大腿后面、胴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放射,呈烧灼样或刀 割样疼痛,在持续性基础上有发作性增剧,夜间更甚、咳嗽、喷 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的“痹证&rdq...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